
恰逢我院1981级校友聚会之际,在金秋十月的最后一晚,博雅斋邀请到何慧冰牧师来做客,她以“教牧关怀”为主题,向同学们分享了近20年牧会中的宝贵经验。刘美纯老师主持了本次读书会。
“教会不是建筑,教会是由有信仰的人组成的。进教会的目的是什么?是崇拜。 崇拜中你最喜欢哪部分?”何慧冰牧师以此开始了她的分享。崇拜包括许多内容,一个半小时的崇拜是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与上帝的交通。从礼拜堂出来之后,上帝的儿女的生活是崇拜的继续。在信徒身上,每一天,上帝都要成全他的旨意。教会有许多事工,藉着我们的事工,让人看见上帝的光。这些事工就是将神学理论变成行动,把上帝的爱,上帝的救恩带给所有的人,包括不信的人。何牧师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是人,人都有软弱、重担、无知,对人有这样清晰的认识,我们就能把更多人带到上帝儿女的团契中。
接着,何牧师讲到团契生活的重要,团契中一个人有难处,其他人都有责任帮助他,使他感受到被爱,感受到人是可以信任的。然而,信任别人很难,信任别人首先是要信任我们自己。在团契中的人,一方面对自己的脆弱能够承认,并且允许脆弱,这是信任的条件,而信任则是建立团契的条件。在团契中,允许别人跟我们的观点完全不一样,也允许自己的观点不成熟,但可以拿出来分享。这样团契可以成为活泼、有生命、思想自由的团契。
何牧师也介绍了美国临床教牧教育(CPE—Clinical Pastoral Education)系统。1999年她参加了一整年的CPE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看问题不会再只看表面,会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纳。看问题也会更深入。
何牧师最后的总结将读书会推向高潮,她指出:建造别人的同时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付出是不会失去的,不要问收获,只问耕耘,不断付出。(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