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晚,我院图书馆在博雅斋举办了第四十四期博雅读书会,该期读书会特别邀请南京大学副教授包兆会老师作了“从中国基督教图像看福音的本地化”讲座。讲座由我院严锡禹老师主持。
包兆会,南京大学文学博士,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硕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近年研究领域涉及:道家与基督教、文学与图像、中国基督教图像、中国基督教文学,出版了《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等专著以及学术随笔《欧游心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包老师指出,从图像入手看基督教本地化,即从视觉角度研究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如何以可见的图像形式进行本地化的思考与融合。基督教图像进行本地化创作时,会受到佛教、道家、儒家的影响,与之产生融合,如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呈现出的十字莲花图像。图像本地化的融合也体现在与国人日常生活空间、中国物件的融合,还体现在与中国艺术媒介、样式、风格等融合上。
在结语中包老师再次指出,福音的本地化涉及语言、文化,也涉及视觉层面。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同学踊跃参与,积极发问。包老师针对图像本地化应采用“个性”还是“普性”、图像如何能够被普通信众接受等问题作了极富启发性的回答。最后包老师也提出了图像本地化存在的问题:目前在中国流行的是模仿辅助说,缺少对图像的本体论和功能论的反思,并且区分和理解图像的处境化与本地化问题的学术探讨也还是不够。
包老师轻松幽默的讲座不仅使博雅斋传出阵阵笑声,更是引导同学们在视觉层面进行本地化思考,并以图像方式表达基督教语言的尝试。最后,在严老师的致谢及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读书会圆满结束。(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