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晚6:20—8:20,我院图书馆在博雅斋举办了第四十五期博雅读书会活动。本期读书书特别邀请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黄保罗教授作题为“路德所论的‘义’”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本院陈永涛老师主持。
黄保罗毕业于中国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求学,相继获得东亚学及西方哲学双博士。期间,曾在日本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为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化系兼职博导教授、《国学与西学国际学刊》主编。近年在马丁·路德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讲座的开始,黄教授对讲座题目稍作解释,指出他所讨论的是根据路德文本所论的“义”,如此就需要大量阅读路德的文本,以便对路德所论的“义”有准确的理解。但由于我们对路德的文本阅读有限,故对路德所论之“义”的理解也是有限的。
在讲座中,黄教授首先从概念上厘清路德文本中所讲的“两种公义”即“基督的义”与“信徒的义”。接着他讨论了这两种公义的六种关系,包括基督的“义”与“罪”对应的关系、第一种上帝的“义”是第二种“义”的基础等方面。他特别指出,获得“义”的信徒应当谦卑地把这种“义”分享给其他人,而这种“谦卑”便是不以上帝的恩赐之“义”为骄傲的资本,并反思基督自愿主动放弃自由和主权替我们受罚的榜样。接着,黄教授特别提出如何在汉语语境介绍和理解“义”的问题。在汉语语境中“义”是多义词,使用其传递基督教的核心概念时就需要考虑到汉语受众的理解力。否则的话,就会导致误解。
讲座后,同学们就黄教授所讲的内容积极提问,现场气氛极为热烈。黄教授就同学们所提的问题,都作出了清晰而又简洁的回答,很有启发性和助益。
在黄教授轻松、幽默的讲座及回答中,同学们更多了解到路德悖论式的思想,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对路德思想的理解。(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