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未来
Christianity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culture

内容提要:基督教中国化活动正在全国教会展开,但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具体的实践还比较少。怎么办?我们要向先贤学习,也要努力协助放眼未来。本次讲座回顾明末清初以来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碰撞、沟通的历史,指出它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并形成了新兴的中国基督教文化,就是以利玛窦等传教士以及早期基督徒著作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基督教文化。这一切也被胡适等学者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是新观念与新材料的出现,今天中国同样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所以,我们有理由呼唤与促成中国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到来。同时要警惕和抵制“文化义和团”与“属灵红卫兵”。
讲员:石衡潭 博士
时间:11月24日(星期五)
地点:图书馆四楼博雅斋

讲员介绍:
石衡潭,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文艺奖得主,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和在出版社出版专著共计四百余万字。主要著作有:《电影之于人生》、《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光影中的信望爱》、《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论语遇上圣经》等;译著有《基督教神学导论》、《自由精神哲学》、《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等。
石衡潭博士所作的“透过电影看人生”、“影视之于人生”与“《论语》圣经对读”系列讲座已经在海内外进行六百多场,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原大学、中国油画院、南方航空公司等著名学府与单位,也进入国内及海外多所神学院,并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环球时报》英文版、《天风》杂志、香港良友电台、美国《侨报》、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等海内外媒体的大力报道。(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