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机勃勃的六月的第一天,第五十七期博雅读书会于1日晚18:20至20:20分在我院图书馆四楼的博雅斋如期举办。本期读书会的主题为“圣贤与至善是否可能?历史视野中(路德)基督教与儒家的人性论对话”,主讲嘉宾为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海外访问学者、《国学与西学国际学刊》主编、赫尔辛基大学兼职博导教授黄保罗博士。我院田童心老师主持本期读书会。

在讲座中,黄教授将基督教与儒家的人性论加以比较。黄教授首先追溯孔子被称为圣人的历史,通过探源发现,孔子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圣人,而是后世的史书及弟子将其尊为圣人。黄教授进一步指出,儒家所讲的“圣人、贤人、君子”皆是相对的概念,它与基督教所讲绝对的“圣”“善”有所不同。黄教授指出在《荀子礼记》中提到:“性者,本使才朴也”。而基督教的天/上帝是至善的,人类最初是善且自由的,人的罪就是在至善本身之外又建立一套善恶体系。路德认为神人关系是绝对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相对的,人性本身具有神圣性,所以路德强调新造的人在与神关系和与人关系的意义上同时是义人和罪人。路德与孔子在人追求至圣却永远无法达到至圣的认识上比较相似。

在讲座中,黄教授幽默风趣的风格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引发哄堂大笑;讲座的内容也引发了同学们深入的思考。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反响热烈,或积极踊跃提问,或对讲座内容加以回应。因时间的关系,不少想回应或提问的同学,只得在读书会结束后,继续与黄教授进行个人的交流。黄教授的讲座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也给同学们在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中带来许多新的启发。


(院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