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教材》创刊40周年。2020年10月30日上午9时,金陵协和神学院研编室在学院礼堂会议室组织召开“2020年《教材》本院作者座谈会”。陈逸鲁常务副院长、陈彬副院长和我院10余名《教材》作者与同工参加了座谈会。
研编室负责人、《教材》主编严锡禹牧师代表研编室感谢院领导和本院作者们对《教材》工作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
陈逸鲁常务副院长回顾了《教材》创刊的历史:1980年12月,金陵协和神学院在教学、教室未开的情况下,先行文字出版事工,创办《教材》,踏实做好基层教会服务工作。陈院长指出,基督教中国化需深入持久地转化,《教材》是一个很好的阵地。他希望《教材》能借此座谈会广开言路,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升级,牧养引领中国教会。
陈彬副院长表示,作为《教材》的忠实读者,从创刊之时直到如今,他见证了《教材》40年来对中国教会所作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之初,《教材》所服务的第一批读者如今大多已至暮年,他期望《教材》如一颗“常青树”常青不衰,不仅服务了中国教会的长者,更在新时代中吸引年轻的读者,帮助他们持守信仰,生根建造,结果不止!

《教材》副主编刘凌维牧师总结了2020年疫情期间《教材》的编辑工作。展望新的一年,虽然面临准印证申请政策调整、纸媒受冲击等诸多挑战,但她相信挑战也是契机,愿与同工们一起继续做好文字事工的服侍与传承。
《教材》副主编许凌霄牧师感谢本院作者们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以高质量的稿源供应《教材》的需要;她回顾与《教材》一起长大的情谊,期望大家多提建议,将刊物办得更好!
40年,对基督徒来说,有独特的情结;《教材》创刊40年,对金陵协和神学院的作者们来说,更是如此。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为《教材》的出版发行和栏目优化建言献策。“经典对读”专栏作者田童心老师提议尽快搭建《教材》订阅的电子渠道。“神学初阶”专栏作者文革老师认为,《教材》是基督教中国化最通俗的表现,用文字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中国基层教会的思想;他提议开展金陵协和神学院函授教育与《教材》出版工作的进一步合作。“教牧工作”专栏作者黄金斌老师肯定《教材》出版有功劳、基层教会有需要、《教材》发展有前途,鼓励《教材》挖掘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议通过改版更新、联络广大的校友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推广《教材》。因故未能参加的作者也通过其它方式表达了对《教材》的期望。
最后,大家共祝《教材》这个“老刊物”,活出“新生命”!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研编室供稿(文字:张奎宁)